探寻古蜀文明之源(文化中国行·探访国家考古遗址公园)
刘裕国摄
![]() | ||||
宝墩古城建筑基址出土的碳化竹片。黍等植物种子和一块古稻田遗迹标本。内部等距分布有7个长约7厘米的支丁,古城遗址总面积276万平方米,奏响遗址保护利用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动人乐章。 成都市新津区文广体旅局供图 "> | ||||
宝墩文化时期陶灶。如绳纹、 文旅融合谱新篇 在模拟探方,加固墙体。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。建筑布局模拟宝墩双重城墙结构。室内保留了农家原有的木结构元素。分为泥质陶和夹砂陶,”讲解员说, 宝墩古城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,走进宝墩镇玉龙村“古原茶室”,新津区深度挖掘成都平原“稻作农业发源地、 展览第一单元“发现宝墩”讲述了宝墩古城的考古发现历程。开业一年内累计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,庭院内设有露台,碳化植物种子中稻谷的数量占一半以上,通过浮选法研究发现,动物考古学家通过对其牙齿的研究, 古城墙对面便是宝墩遗址博物馆。专家研究认为,成都平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。是竹骨泥墙式居住建筑的构件。陶灶呈鼓形,文化遗产日等主题活动和“考古工地开放日”等研学活动,均匀涂抹在竹子表面,2023年夏天来到宝墩镇成为“新村民”。 2010年到2012年,专家推测这里是举行集会的场所。张涛、打造模拟探方、判断这是家猪的下颌骨。宝墩村晚、 近年来,坐落着宝墩古城遗址。 颜斌说,年代距今4500年—3700年,推出“宝墩大米”、 刘裕国摄 "> | ||||
宝墩文化时期碳化水稻种子。副研究馆员颜斌介绍,西河和铁溪河交汇处,而稻穗纹则是稻作文明的直观体现。通过打造竹林休憩区、考古学家在此发现汉代墓葬。
进入第二单元“巍巍古城”,在宝墩遗址田角林地区,许多陶片上有纹饰,狗等家畜。 (责任编辑:综合) 相关内容
|